【无恶不作的基础意思是什么】“无恶不作”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行为极其恶劣,做了许多坏事。它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描述某些人道德败坏、行为极端时。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以下将从基础意思、出处、近义词、反义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基础意思
“无恶不作”字面意思是“没有做过的坏事”,引申为“什么坏事都敢做”。该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行为极其恶劣,毫无底线,几乎无所不为,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 结构解析:
- “无恶”:没有恶事。
- “不作”:不做(的事情)。
- 整体意思:没有一件恶事是不做出来的。
- 情感色彩:
- 含有强烈的贬义,用于批评或指责他人的恶劣行为。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明史·刑法志》:“凡犯死罪者,必先枷号三日,然后决之。其无恶不作者,亦不过杖一百。”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也可用于口语中,表达对某人行为的强烈不满或谴责。 |
适用对象 | 通常用于描述犯罪分子、道德败坏者、恶霸等负面人物。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作恶多端、十恶不赦、为非作歹、罪大恶极 |
反义词 | 品行端正、善良仁慈、正直无私、洁身自好 |
四、常见搭配与例句
搭配/例句 | 说明 |
他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歹徒。 | 描述某人行为极其恶劣。 |
这些人无恶不作,必须严惩。 | 强调其行为的危害性。 |
他从小就无恶不作,长大后自然难逃法网。 | 表示长期作恶终有报应。 |
五、总结
“无恶不作”是一个具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毫无底线、屡教不改、作恶多端的人。它的使用需要谨慎,避免在不当场合使用,以免造成误解或伤害他人感情。
通过上述内容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其在实际语言中的运用方式。